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从“武钢减员”看国企改革迫切性

    《 文摘报 》( 2015年12月22日   01 版)

      近日,一条“裁员万人”的消息,将武钢集团推上了风口浪尖。16日,该公司发布文章正面阐释减员原因。文章提到,当前,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而成本费用大幅增长,并直言人力成本与经营利润不对等导致“公司持续亏损,已直接危及生存”。

      文章称其劳动生产率仅有同行先进企业的三分之一,每吨钢的人工成本接近国内先进民营钢铁企业的三倍。这是由于现有人力资源尚未充分利用,而同时还在使用大量劳务用工;一些体系现有人员配备远远超出行业标准。

      武钢集团表示,此次举措称之为“减员”更合适。从武钢江北公司公布的方案可看出,“减员”至少有包括退休、解除劳动合同、清退劳务工、居家休养、离岗歇工、新项目内部消化六种不同方式。

      有评论指出,虽然从客观效果来说,上述六项举措与裁员无异。但钢铁产量过剩,目前行业性亏损,裁员增效很大程度上说是必须的选择。

      如果是未上市的私企,老板愿意亏损,坚决不裁员,这是他的权利。然而,国企,特别是上市了的国企,因为有大量国有股权,这部分是全民的资产的体现,为了提高效率,更应该适时裁员。

      问题在于,和私企不同,私企老板裁员是自己的事,而国企更应该讲究裁员的程序正当性。往往在这方面,国企做得不好。裁谁不裁谁,国企很多时候并不是根据实际需要,而是根据关系亲疏、人情世故等,让员工感觉不公平,这就导致了国企裁员容易引发公众事件。一些国企、央企,像武钢通过股权改革也上市了,企业各方面效率有所提升,但是内部管理、运营与现代企业还有漫长距离。

      走到裁员这一步,有很多原因,很复杂,但所有问题至少都指向一点,国企还需要深化改革,需要通过改革向市场要效率、要利润。

      (《武汉晚报》 网易新闻 12.17 银玉芝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