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12月12日 星期六

    五重特工袁殊人生如戏

    《 文摘报 》( 2015年12月12日   06 版)

        看过电视剧《伪装者》的人都会对明楼印象深刻,但明楼的三重特工身份,比起原型袁殊来说,只能黯然失色。14年情报生涯里,袁殊周旋于多个舞台,戴着多重面具表演,摘下一个还有一个,谜底总也拆不穿。

        1929年底,18岁的袁殊东渡日本求学。学成回国后创办《文艺新闻》周刊,广泛报道左翼文化界的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潘汉年和王子春介绍袁殊入党,吸纳其为中共中央特科的一员。潘汉年看中袁殊的原因很简单:留日背景,利于获取日方情报;新闻学出身,擅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从一个活跃的左翼文化工作者转变为特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袁殊改名为袁逍逸。后经表兄介绍,袁殊又结识了时任上海社会局局长吴醒亚,并在其成立的CC系秘密小派别“干社”中任情报股股长。并以这个身份被吴醒亚介绍到“新声通讯社”当记者。

        “新声通讯社”是中国最大的经济新闻通讯社,袁殊通过这个平台认识了很多国民党和社会上层人士,其中就包括日本驻沪领事馆副领事岩井英一。两人时常一起吃饭,很快就建立了情报交换关系。就这样,袁殊成为共产党、国民党CC系、日本外务省三重间谍。

        1935年,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再次遭到破坏,袁殊一度与之失联,机缘巧合下,袁殊与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搭上线,成了共产国际的情报人员,却因远东情报局负责人被军统逮捕暴露了自己的中共党员身份。在军统的审讯下,袁殊供出了著名左翼学者、中共党员夏衍和左翼电影明星王莹。

        袁殊的变节行为让潘汉年对他的忠诚度产生怀疑。潘选择暂时观察袁殊一段时间。为避风头,袁殊再赴日本留学。此时岩井英一已经回到日本工作,在岩井的安排下,袁殊认识了一大批日本的政界人士。1937年,中日关系日趋紧张,回国前,袁殊冒险买下了十几张详细记载日驻军及兵力部署的地图,作为再入中共的“献礼”。1937年6月,潘汉年恢复了与袁殊的情报工作关系。

        袁殊与日本的关系也被军统掌门戴笠看上了,经潘同意,袁殊进入军统上海站情报部门。此时,岩井英一也重回上海,与袁殊恢复情报关系,袁殊再次成为三方间谍。

        通过各种关系,袁殊将截获的日本情报首先报给潘汉年,然后,有选择地汇报给军统。在军统工作期间,袁殊干了三件大事:一是淞沪抗战期间化装成日本学生的模样,深入日本阵地,获取日本兵力调动、军车往返路线等军事情报;二是以军统少将名义成立秘密行动小组,于上海沦陷后组织刺杀活动;三是引爆日本在虹口的海军军火仓库。

        在岩井英一要求下,袁殊又出面组织看了“兴亚建国运动本部”,利用这一个新党掣肘汪伪势力。表面上,这是享受日本外务省津贴的汉奸组织,实际上,围绕在袁殊周围的,是一大帮中共情报人员。由于经费充足,工作人员每月从中拨出一笔钱送交潘汉年,供中共地下党使用,这大概是日本人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兴亚建国运动”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形成了一个能够动员40余万人的政党,足够威胁到汪伪势力。1940年,在汪伪施压下,岩井英一被迫解散“兴亚建国运动”,并许诺给袁殊一个政府职位:伪江苏省教育厅长。上任后,袁殊住在拙政园里,一住就是4年。利用职务之便,袁殊营救了不少新四军和抗日人员。他在潜伏期间打听的情报,都设法及时报告给了潘汉年。

        抗战胜利后,袁殊终于卸下伪装面具,回到解放区。考虑到他之前的种种经历,华中局组织部长曾山为其改名为曾达斋,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袁殊都以曾达斋的身份过活。1948年,袁殊在大连巧遇丁玲等人,他不无感慨地说道:“你们都成为革命名人了,我倒成了反动分子。”

        1955年,袁殊受潘汉年案牵连,被捕入狱,有关他是“汉奸”“反革命分子”“叛徒”的舆论甚嚣尘上。他在狱中待了20年,一直到潘汉年冤案才平反,曾达斋才恢复原名。

        (《国家人文历史》2015年第11期 未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