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你是哪种“全身没劲”

    《 文摘报 》( 2015年11月12日   04 版)

      临床上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患者:饮食睡眠正常,但长期头昏、乏力,甚至全身没劲,做任何事情都打不起精神,医院各项检查却没有问题。很多人都自我诊断为“虚”,就擅自服用补药,但疗效欠佳,更甚者症状加重。为什么会这样呢?

      事实上,“全身没劲”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想干活却没劲,动则心慌气短,这属乏力;一种是有劲却不想动,越不动越没劲,适当活动后反而精神好转,这属懈怠。

      “乏力”属虚证,轻者脾虚、气血生化不足,重者脾肝肾精气均不足,表现为:食欲差、腹满、便溏、乏力、面色萎黄或腰膝酸软、眼干耳鸣、记忆力减退等。“懈怠”属实证,常见痰湿、气血淤滞、食积、腑实等内生病邪郁积体内,或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未能及时外散而潜伏于内,这些内外实邪均阻滞经脉,使阳气不得舒展,加重经脉或胃肠道负担而导致懈怠。此外,睡懒觉、久坐少动、夏天吹空调、饮食过多等都会导致人懈怠。

      临床上,多数全身没劲为“懈怠”而非“乏力”,二者治疗方法截然不同,如把懈怠当乏力来治,不仅不会改善病情,反而会加重没劲。另外,常感懈怠的人一定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消除导致没劲的因素,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大河健康报》11.6 郜鹏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