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实体眼镜店暴利知多少

    《 文摘报 》( 2015年10月15日   02 版)

        配眼镜是个消费体验不高的麻烦事儿:导购不厌其烦地“推单”让人云里雾里,配一副好一些的眼镜动辄千元。小小一副眼镜竟成奢侈品。眼镜,成了很多人心里明知暴利,却依然乖乖掏腰包的一大传统行业。

        “北京潘家园的眼镜店基本上是加价10倍,可不是每个地方都有‘潘家园’,一般眼镜店加价30倍都是正常水平。”必要商城CEO毕胜直言不讳。他指了下自己戴的眼镜:“纯钛镜框是最贵的材质,这副眼镜市面上卖7000多元,成本价也就两三百元,我们在商城上卖400多元。”

        成本几十元的眼镜,为何摇身一变“贴金”数十倍?多位眼镜界人士向记者证实,眼镜业的定价体系基本上遵循“三乘三”法则。以一块折射率为1.56的黄金膜树脂镜片为例,工厂出厂价20元左右,到了批发商手里会变成60元,再到眼镜店里就会变成180元。以此计算,从工厂出厂价到眼镜店,至少是9倍价差,如果经销商分成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的话,这中间的倍数又将会无限放大。

        走访多家眼镜店后记者得知,多数眼镜店每天配镜只有两三副,房租贵,仪器设备、验光设备和验光师的费用都是大开销。为了盈利只好把价格转嫁给消费者,虽是暴毛利,可也是少净利。

        “我认为五年内多数传统眼镜店都会死掉”,毕胜语出惊人。关于眼镜的业态理念、消费习惯,都将因互联网而改变。

        (《北京日报》10.12 潘福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