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9月19日 星期六

    提篮桥不只是监狱

    《 文摘报 》( 2015年09月19日   07 版)
    提篮桥监狱

        一提起“提篮桥”,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监狱,这其实是因果倒置。历史上,提篮桥是下海浦(吴淞江支流之一)上的一座桥,后来虽然桥没了,但监狱和地名都延续了这个名字。桥名的由来,有个说法。

        这得从今海门路以东、昆明路173号的下海庙说起。这座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几度兴废,1991年修复、开放,成为上海佛教活动主要场所之一。嘉庆年间(1796~1820年),庙坍而荒废,成为一无主之庙,于是被尼姑占用,并历年增建。跨下海浦的这座桥也建了起来。

        一般有庙的地方,就会有香烛店、花鸟市场,会有“香花桥”。下海庙在下海浦的东面,住在河西的人到位于河东的下海庙敬香,就会提着装有鲜花香烛、供品的竹篮,从桥上走过。于是,这座桥就被叫做了“提篮桥”。

        上海开埠后,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有英商在附近黄浦江边徐家滩开始营造码头。1848年,提篮桥区域被辟为美租界美侨居留地。19世纪中期,提篮桥附近、虹口老街(今东汉阳路219弄)等已形成集镇。此后,该区域填浜筑路,圈地造房,逐步成为了闹市区。1947年,这里改称“提篮桥区”。1956年,提篮桥区被撤销,并入了虹口区。

        提到提篮桥,就不得不提“提篮桥监狱”。1864年(同治三年),上海英租界会审公堂制度建立。1896年,工部局董事会在美租界茂海路汇山路(今海门路霍山路)征地营建监狱。1901年底新监狱破土动工,1903年5月18日正式开始使用。由于它位于提篮桥和华德路(今长阳路),也被俗称为“提篮桥监狱”和“华德路监狱”。

        提篮桥监狱经过多次扩建,成为中国乃至远东最大、设施最精良的监狱。在上海语言中,“提篮桥”除了是地名外,还逐渐成为监狱的代名词。所以,即便是曾经十分繁华的市中心,如今也很少有人在这里投资、搞开发。

        实际上,这一区域理应是上海一张含金量很高的“文化名片”。近年来,多名专家学者呼吁调整提篮桥监狱的使用功能。希望有一天,提篮桥监狱、犹太老街等重要历史建筑群聚集成一个独特的历史街区,昔日商家云集、游客如织的情景能够重现。

        (《解放日报》9.7毛锦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