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9月17日 星期四

    关注“穷孩子”的精神贫困

    《 文摘报 》( 2015年09月17日   02 版)

      8月31日,安徽六安市一名高中生离家出走。他在抽屉里留下字条,“我死后,请不要再去烦其他人了,……下辈子不做穷人家的孩子。”7天过后,他才被家人找回。

      穷人家的孩子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周遭?他们如何想象自己的人生?老祖宗谆谆教导,“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在很多的奋斗故事中,“穷”没有使人堕落,甚至成为奋斗的催化剂。但不容否认的是,贫穷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孩子培养昂扬向上的自信力以及阳光豁达的心理。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困。

      经济上的困厄,易带来自卑以及与之相生的过分矜贵、脆弱的自尊心。极端者易陷入封闭孤独的泥沼,或者过分地崇拜金钱,导致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下辈子不做穷人家的孩子”提醒我们:需正视贫穷带给孩子的心理创伤。

      目前,对于贫困家庭孩子的心理关怀,从政府、学校到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多数是缺位的。大家能做的多是发放一点生活补贴。精神帮扶、心理干预的不到位,让这些贫困生只能独自体悟“穷”与“志”的大道理。一旦他们走不出认知泥沼,不能化解因“穷”滋生的负面情感,就易形成性格上的缺陷。

      今年开学季,北京大学首次提出要在精神层面上支持贫困生,该做法让人眼前一亮。对于个人的发展而言,只有内心健康,具备豁达自信、厚重致远的心理,才能告别精神层面上的穷困。

      (《工人日报》9.11 关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