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争遗孤,是指1945年二战结束后,被遗弃在中国并被中国人民抚养长大的日本孤儿,总数在4000人以上,其中九成以上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遗孤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帮助下回到日本。
1945年12月的一天傍晚,黑龙江省宁安县沙兰镇王家屯一间破屋内,虚弱的中岛母亲看着皮包骨头、奄奄一息的中岛幼八,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就在前几天,降生不久的妹妹因营养不良夭折。日本战败几个月来,滞留当地的日本开拓团瘟疫肆虐,饿殍载道,中岛一家是开拓团成员之一,父亲已失去音讯。
不顾中岛姐姐的反对,母亲将亲生骨肉托付给一名叫老王的中国小贩。这天晚上,老王挑着熟睡的中岛来到镇中心,挨家挨户寻找好心人。“这个小生命多可怜,我来养。”农妇孙振琴二话没说收留了他,尽管知道这孩子是侵略者的后代。
抱回家后,孙振琴将食物嚼碎喂他,日夜悉心照料,救其一命。之后13年,孙振琴改嫁两次,和3个养父如接力赛一般,将中岛拉扯大,并最终送回日本。
在撤退中无奈抛弃幼子的日本妇女也饱受内心煎熬。
水野百合子在《我的恩与怨》一文中说:“1945年8月下旬,那时我们正往方正撤逃(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在中国东北地区实施大规模移民侵略政策,截至1945年累计移民东北的日本人达166万,其中32万为农民。成立所谓“开拓团”。日本战败后,在败退撤逃过程中,这些来自日本的普通平民或被逼集体自杀,或染病挨饿致死,数万名日本妇女和儿童流落在东北各地)。团长说孩子多了是负担,让我们把孩子扔了。‘扔了的孩子中国人会捡起来养,带着他们只会是大家的负担。如果赶不上船,我们大家都得死。’团长说。没办法,我只能把4岁的女儿抛弃在路边。但我刚起身,女儿就一个劲儿地叫着‘妈妈’,我心如刀绞又回去把孩子抱起来,但团长没有允许。我担心团长让我把儿子也丢下,只能哭着把女儿放下。”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以德报怨,帮助百万日侨重返家园,把数千名日本战争遗孤抚养成人,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和无疆大爱。”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5月在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时如是指出。
然而,这段应被铭记的中日友好佳话,如今日本国内却鲜有提及,甚至被歪曲。
提起共同社曾报道说战争遗孤在中国受过虐待一事,中岛就十分气愤:“这哪有的事!当时我们村里15个日本遗孤,村里人对我们都很好。有个孤儿一次被小学同学骂了句‘小日本’,当地政府还特意发通知让学校开展教育,不要歧视日侨。”
今年年初,中岛自费出版了描述这段亲身经历的日文回忆录《何有此生》。中岛说,出书是为了报恩,也是为了让日本人重温这段历史,了解真正的中国人。
(《国际先驱导报》7.10 刘秀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