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7月16日 星期四

    亲闺女可别败给“干闺女”

    《 文摘报 》( 2015年07月16日   02 版)

      一声“干妈”,不到两千块的床垫卖到一万三千八百元。如此推销,老太太还照样心疼“干闺女”,为她打掩护、做辩解。

      就赖老人糊涂吗?不尽然。推销者卖的就是床垫吗?不全是。公司一句口号暴露玄机:“代天下儿女尽孝。”对老人来说,那种膝下承欢的感觉,是床垫的“附加值”啊。

      说是“代尽孝”,其实在骗钱,这样的公司涉嫌欺诈;然而,老年人情感上的需求却是真的。不讳言地说,老年人心灵上的这片空洞,就是骗子屡屡得逞的命门。有的老人识不破,有的则看得明白,却仍迷恋这虚幻的亲近感,不愿意从梦里醒来,而这愈显悲哀。

      人不是光吃饱穿暖就满足了,还要不断能提供归属感的社会网络。人老了,子女如果离得远,或者代际价值差异较大,不能用一张亲情之网接住,老人就孤单了,甚至如同只身处于旷野,举目茫然,找不到存在感了。这时,就会产生心灵危机。轻则郁郁寡欢,重则会给行骗者可乘之机,伤财又伤心。

      要对骗子公司无情打击、做减法,也要对老年人的心灵空洞倾情填补、做加法,这才能治本。

      老年人给自己织一张新的社会网络,确实是自疗良方。比如社区组织活动,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吸纳更多的老人进来。此外,重中之重的还是子女。家庭内部的陪伴和有效交流,是最好的心灵保健品和按摩器。能跟自己闺女说得来,“干闺女”还有什么机会呢?

      (《人民日报》7.9 商旸)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