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6月20日 星期六

    “秦俑之父”的考古人生

    《 文摘报 》( 2015年06月20日   06 版)

        现年83岁的袁仲一,谈起四十多年考古生涯中的点点滴滴,忆起秦始皇陵、兵马俑发掘及其研究的一幕幕,眸中洋溢着兴奋。

        袁仲一曾长期担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2003年退休;陆续出版过几十部发掘报告和专著,正是这些为袁仲一赢得“秦俑之父”的美誉。

        陶俑曾被视作“怪物”打碎

        1973年,当地农民灌溉田地时,李寿墓道塌陷被发现。袁仲一和队友屈鸿钧一起去了工地,见墓中壁画内容丰富,有农耕文化方面的资料,如马厩、磨坊,还有仪仗出行图、寺院、道观图等等。

        1974年3月29日,临潼县西杨村,一些农民在打井时发现一些陶俑碎片。文化馆负责文物工作的赵康民,于4月26日让农民架着3辆平板车把这些碎片拖了回去,经过局部清理拼凑出2个陶俑。

        6月30日,中央批示: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护文物。7月15日,陕西省组织考古队进驻西杨村,袁仲一任领队。

        8月8日,考古队员和附近老农和万春聊天。和万春告知,自己10岁时,家父打水井挖出个“怪物”,就站在井壁上。一开始,井水充盈,后来越来越少,几天就空了。父亲怀疑是“怪物”喝光了井水,于是把“怪物”捞出来,吊树上,用大棒打碎了。

        考古队判断,和万春所说的“怪物”应该是完整的陶俑,于是顺着他所指的方位前往钻探。没想到,在地下4.5米深处,又发现了陶俑残片。兵马俑一号坑发现后,善于钻研的袁仲一脑子转了一下:古代建筑以对称为美,是不是在一号坑附近还有其他的坑呢?1976年4月23日,考古队终于在一号坑东端北侧,一棵杏树附近的地下发现了陶俑残片。5月,二号坑范围确定为曲尺状,东西长124米、南北宽98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随后,在一号坑西段北侧,又发现了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

        在袁仲一看来,一、二、三号坑符合中国古代的排兵布阵之法,即左中右三军。同时,二号坑和三号坑之间应该还有个四号坑,因为尚未建成,所以没有陶俑、陶马。由于秦末农民大起义,参加修建秦始皇陵园的工人被抽调去打仗,故四号俑坑未建成。

        在工地时有性命之虞

        袁仲一在工地上还遇过几次险情。第一次是挖唐墓时,一个工人师傅在11米深的墓室里清理,墓室顶部有2米厚的淤泥层。袁仲一下去后,习惯性地用树枝在土层上划线,辨认土层是否有错动。

        “一旦土层有错动,很容易塌方。”袁仲一说,当时看到线的错动明显,“别挖了”的话音未落,师傅一镢子下去,2米厚的淤泥层直往下落。说时迟、那时快,袁仲一拽着他就往反方向的坑壁靠。“万幸!淤泥层若盖住人,救也没法救。”

        还有一次,在兵马俑一号坑西北角的一探方发掘时,袁仲一和一名工人在四五米深的坑底清理,用辘轳往上运土。突然,辘轳的一只铁脚脱落,直接向坑底砸去。亏得袁仲一敏感,发现异动,迅速用右手将工人推向坑壁。手刚缩回,就见重达几公斤的铁脚落地,在两人中间的坑底,凿出个小坑。

        (《文汇报》6.7 付鑫鑫 韩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