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18时18分,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80岁。
童庆炳在文学基本理论、文艺心理学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等领域均具有开创性研究。“现在大概有500多所高校在使用童庆炳先生主编的《文学理论教材》。”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李春青教授介绍。
治学严谨
1987年北师大与鲁迅文学院联合开办创作研究生班,童庆炳担任该班级辅导员,并教授相关课程,莫言、余华、严歌苓、迟子建等知名作家均是他的学生。
作为莫言硕士论文指导老师,童庆炳曾建议莫言结合自身的创作写“童年经验与文学创作”,后来莫言将题目改为《超越故乡》,该论文也被童庆炳收藏多年。
据李春青介绍,童庆炳于13日前往雁栖湖游览,14日从金山岭长城下山时突发心脏病。于当日下午六时许抢救无效去世。
于闽梅、吴子林是童庆炳的博士生,也是福建同乡。他们回忆,童庆炳性情儒雅温和,爱徒如子。于闽梅说,童老师经常周济北漂的学生,时常请学生吃饭,有时一借就是两三千元,这在上世纪90年代还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童庆炳也曾在课堂上发过火儿。他拍着桌子,大声喝斥没有认真看书的学生“讲的什么东西?胡说八道”。
“他才不管你什么职称、多大年龄、是男是女,只要在学术上有马虎,照样当众批评,这是老师不可触碰的底线。”吴子林回忆。
重回讲台
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时,童庆炳没有想到,自己日后会桃李满天下,当时只是觉得“非常难过”。
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400多个人,童庆炳完全无法脱开讲稿讲课,只能对着讲稿念。整堂课僵硬无趣,周遭满是失望的眼神。嗓子讲哑了,浑身汗水,但这堂课确实真真切切地失败了。
有同事质疑童庆炳水平,在当时教研室主任的提议下,童庆炳被调离文学理论教研室,调到教务处工作。
但童庆炳越有压力越有精神,决心重回文艺理论教研室。他开始研读自己感兴趣的《红楼梦》,并给自己定下背诵120回章目的目标。背完后,继续背诵一些重要章节。脑子里回荡着《红楼梦》的喜怒哀乐,童庆炳写出了论文《高鹗续红楼梦的功过》。
论文受到知名学者黄药眠先生、钟敬文先生的赞赏,童庆炳被重现调回教研室,回到了教学岗位。
(《新京报》6.16 侯润芳 李相蓉 刘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