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1月24日 星期六

    邓颖超背后的坚强母亲

    《 文摘报 》( 2015年01月24日   03 版)
    1925年邓颖超与母亲的合影

        杨振德(1876.8 -1940.11),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的一个仕宦家庭。杨振德的父母重视女儿的教育,从小教她识文断字,掌握一门求生的本领。因祖父吃错中药亡故,父母便希望她学习中医,既可为己医病,又可救人谋生。

        杨振德14岁的时候,父母相继因病去世,她不得不走入举目无亲的社会。25岁时,她与一位广西武官邓廷忠结婚。当时邓廷忠死了妻子,杨振德做了他的续弦。可以说一夜之间,杨振德有了荣华富贵的生活,但她头脑十分清醒:丈夫带来的荣华和权势都是靠不住的,最可靠的还得是自己。婚后,她继续潜心研究中医,给当地民众施医诊病。

        杨振德婚后曾与邓廷忠生下一个男孩,不久夭折。1904年2月4日,杨振德生下女儿,重男轻女的邓廷忠十分懊恼,准备将女儿送人。杨振德以死抗争。邓廷忠只好在妻子面前妥协。

        杨振德给女儿取乳名玉爱,学名文淑(后由本人改名为“颖超”)。玉爱3岁时,性格暴躁的父亲得罪了上司,被发配到新疆流放服役。1910年,邓廷忠在流放期满返回南宁的路上,突患暴病客死他乡。

        杨振德在万分悲痛的情况下,决心独自把女儿抚养成人。母女俩曾先后辗转广州、上海等地,靠行医和当家庭教师维持生计,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

        日子虽然清贫,但杨振德却丝毫没有放松对女儿的教育。五四运动时,邓颖超冲锋在前,杨振德积极支持。1925年8月8日,邓颖超与周恩来在广州结婚。同年10月,杨振德也到了广州,但她不愿靠女儿和女婿生活,而是选择了自谋职业,先后从事教师、学监等工作。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杨振德以行医为业,在党的地下秘密工作机关,安了一个“家”,掩护周恩来、邓颖超进行地下斗争。

        1934年5月,杨振德到达中央苏区,成为红军队伍中的一名医生。红军长征时,杨振德留在江西,在向地方转移时不幸被捕。周恩来曾经回忆说:“国民党法官要她劝劝邓颖超不要当共产党员,邓老太太回答说:子女的事情我们父母管不了,即使蒋委员长也管不了自己的儿子——蒋经国当时正在苏联——法官无言可答,就把她囚禁在九江反省院。直到1937年初才把她释放出来。”

        长年坎坷奔波的生活和牢狱的折磨,摧残了杨振德的健康。回到重庆不久,老人家病倒了。邓颖超日夜守候在病榻前,杨振德在弥留之际说:“我是不重要的,你们不要为我忙了吧!”她一生清苦、坚强,不愿麻烦别人,直到临终,依然如此。

        1940年11月18日,杨振德因病不治,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去世,终年65岁。

        (《百年潮》2015年第1期 刘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