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1月24日 星期六

    李银河:与自己裸裎相见

    《 文摘报 》( 2015年01月24日   03 版)

        精神世界和私生活怎能对公众这么开放?这是李银河令人吃惊的地方。面对钻到床底下打探的目光,她也理直气壮地面对自己的欲望,承认她和相恋17年的跨性别者“大侠”之间存在着性。

        “有一种爱情是超凡脱俗的,是高悬于所有琐事之上的,说得不好听些,是睥睨众生。它对所有的世俗规矩不屑一顾,我行我素,随心所欲。”李银河说。

        实在无法想象这段狂野的爱情宣言,出自眼前这位62岁的女士。李银河太朴素太家常了,摄影师私下说,根本无法为她抓拍照片,因为在我们聊天的三个小时内,她基本都在磕瓜子、剥花生。

        比起外表,她更看重灵魂上的丰盈。她和王小波的结合,源于智识和心灵上的相互吸引,“一对不美的人的恋爱能是美的吗?后来的事实证明,两颗相爱的心在一起可以是美的。”

        “美好”这个词,也是中山大学艾晓明教授对李银河和“大侠”这段关系的形容。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子恩则认为,李银河是社会主义时代最干净、最纯粹的知识分子。

        在李银河看来,知识分子的定义是“有所建言的专业人士”。她让人们正视那些早就存在、但假装不在的欲望和情感,为同性恋、虐恋爱好者等性少数族群发声。

        李银河属于50年代出生、60年代进入青春期、70年代谈婚论嫁的一代人。这30年,性在中国是一个怪物。1982年,李银河去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硕博连读。两年后,王小波前往陪读。在美国,李银河的博士论文研究方向是中国当代城市的婚姻和家庭。她说自己研究的原动力,就是想搞清楚为什么国人在性的问题上会如此扭曲和压抑。

        1988年,李银河归国,进入北大社会学所,继续研究婚姻问题。1991年,她和王小波在访谈基础上合著了《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她和王小波的精神高度契合。他们都为“沉默的大多数”辩护,当时,同性恋者或以流氓罪被判刑,或被劳教,或被工作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心脏病发去世。两个多月后,在一次聚会上,李银河认识了“大侠”。“大侠”认为,李银河让人们明白追求人性的自由多么有意义。

        2012年从中国社科院退休前,李银河是二级研究员,这是社科院的最高专业职称。李银河说,为了世俗的标准,有时也会干些自己不感兴趣的活,“这些世俗的目标达到之后,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在崔子恩看来,李银河活得通透。“李银河和社会的融洽度比我高很多,我时时都要反抗什么,她不需要。”1991年,时为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讲师的崔子恩在课堂上“出柜”,成为内地公开同性恋身份的第一人。

        在前后两段爱情中,李银河都表现得气贯长虹。王小波的兄长王小平说,李银河有侠女气质,就像红拂一样投奔了才子王小波,当时王还是街道小厂的工人,而李已大学毕业。

        她和“大侠”的爱情也在世俗之上,跨越了阶层、学历,甚至性别。“大侠”说,自己在精神上很依赖李银河。“大侠”原是出租车司机,在机场排队,李银河让他给自己当助手,就像用一个大笊篱把他从这里头捞了出来。

        多年来,李银河都会在“大侠”付出了劳动的研究、著述中,写出他的名字,向其致谢。“这种对于伴侣精神上的体认,是另一种特别需要识别和尊重的关系。”性别研究学者梁海涛说。

        在我们拍照时,李银河就像个小孩,任“大侠”帮自己整理衣服,这种真实之所以能被呈现、被祝福,正是李银河和她的战友们多年来努力不懈的结果。她和“大侠”也用生动的案例,拓展了公众的性别思维。正如王小波当年在情书中所言:“社会的力量是很大的吧?什么排山倒海的力量,也止不住两个相爱过的人的互助。”

        (《博客天下》2015年第2期 季天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