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1月24日 星期六

    盐商“账本”揭开清朝官员腐败内幕

    《 文摘报 》( 2015年01月24日   05 版)
    扬州盐商“一夜造白塔”,成了今日扬州瘦西湖的著名景点“白塔晴云”

        清朝,两淮地区盐业发达,获利丰厚。

        坊间流传着一个故事,乾隆年间两淮盐商黄均太,吃一碗蛋炒饭就要花费五十两银子(清代一两白银相当于人民币两百多元)。之所以贵,是因为讲究至极,必须保证每一粒米都要完整,且粒粒分开,浸泡蛋汁。外层金黄锃亮,里面雪白甜香。与这碗饭配套的还有百鱼汤,即用鲤鱼白、乌鱼片、斑鱼肝、鲫鱼舌、黄鱼膘、鲨鱼翅等各种不同鱼的材料煲出来的鱼汤。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做梦都想不到一碗饭、一锅汤竟有那么多讲究。

        有钱的盐商们熟悉官场潜规则,不论是顶头上司盐运使,还是地方知县、省城巡抚,乃至京城的达官贵人,都要努力渗透,一一打点。盐商们将这些操作记录在一本小册子中。对收过好处的官员们来说,这份“秘密账本”无疑是最要命的。一旦被皇上知道,少不了杀头之罪。而对盐商们来说,“秘密账本”不仅是疏通关系的支出明细,更是自己的一道护身符,防止官员拿了银子却不买账。既然如此,官员与商人之间心照不宣,达成默契,闷声发大财。

        盐商能够聚集起惊人的财产,还在于他们竭尽全力回馈朝廷,从而获得皇上的欢心和照顾。嘉庆时,有人就观察到,盐商们经常受到皇帝的邀请,跟大官员们的待遇没有什么分别。遇到资金周转不灵的时候,清廷还不惜将皇室资产借给他们。

        面对皇上的恩惠,聪明的盐商们极力报答。除了造园修路,服侍好皇上南巡的起居玩乐,像江春等盐商还善于察言观色,揣摩圣意。据清代野史记载,有一次乾隆南巡扬州,游玩至大虹园时,触景生情,对左右陪同的人说,这里景色不错啊,很像北京的琼岛风光,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江春听到后,连夜赶造出一座白塔来。次日再来,乾隆看到后惊讶得合不上嘴。

        面对富可敌国的盐商,修个园子、建个白塔并不能让乾隆满足。

        乾隆自称是“十全老人”,在位期间共发兵十次,平定动乱。单是这十次战事的军费就一亿多两白银,相比清廷的年均税收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怎么办?有盐商!国家遇有军事开支,由商人捐款,称为“报效”。

        军需只是国家开支的一部分。遇到皇太后、皇上的寿辰等国家庆典,庭墙院落总要修整一下,道路桥梁也要铺设一下。谁来拿钱?还是盐商!1790年,在乾隆80大寿来临之际,就曾下令说,北京西直门到西华门那边的建筑翻新之事,就交给盐商们去办吧,满足一下他们一直想报答君恩的心情。从乾隆的俏皮话中,可见让盐商来花钱乃是一种特殊照顾。

        虽然家底丰厚,整日里这么折腾,盐商们也难以经受得起。其实,早在雍正批评盐商生活奢靡时就看到了这一点。他说,这些盐商看似资产雄厚,内部却财力空乏。但对乾隆来说,盐商既然干着暴利的生意,那就是有钱人,所以要竭泽而渔,从他们身上获取更多的银子。

        (《北京青年报》1.21 孔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