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1月24日 星期六

    江青为何怨恨公安机关

    《 文摘报 》( 2015年01月24日   05 版)

        据不完全统计,在“文革”中,江青先后在15个场合提出砸烂公检法,点了20多位公安机关领导的名字,这些被点名的人先后被抓进监狱。

        1978年1月3日晚,北京、上海、天津、辽宁等地在“文革”中坐过牢的25位老公安,开个座谈会,交流各自坐牢的经历和经验教训。在控诉批判中不时有人自问:公安机关和我们没有得罪过江青,她为什么那么痛恨公安机关、痛恨我们?有一位局长说,我接触过江青15次,每次都尽心尽力为她服务,指派专人照顾她的生活,警卫她的安全,她还多次表扬我,说我办事认真。可是“文革”开始不久,她就点我的名,说我对毛主席和她搞窃听,整理她的黑材料,结果我被押到北京关了7年半。

        随着潘(汉年)、扬(帆)冤案的平反,大量信息的披露,使我明白了江青对公安机关、公安干部的怨恨是由来已久的,“文革”只是个集中爆发点而已。

        殷扬是谁

        江青对公安机关、公安人员的怨恨,最早可追溯到1938年秋天。

        当年毛泽东要和江青结婚的消息传到皖南新四军总部,新四军政委项英觉得不妥,向当时的新四军总部秘书兼军法处调查科科长殷扬(即扬帆)打听江青在上海的情况。殷扬将他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了解到的情况写下来,内容主要是综合上海报纸杂志上刊登的江青的桃色新闻和她曾经被捕过的情况。项英发电报给中央说“此人不宜与主席结婚”,并附上殷扬所写的材料。可是电报到达时,毛泽东已经和江青结了婚,电报的内容却被当时的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告诉了江青。

        江青得知这一情况后,在愤怒的同时,也深感在上海当电影明星的那一段风流史必将影响她的前程。她想让了解那一段历史的人闭嘴或死亡。1941年皖南事变后,项英被叛徒杀害,去掉了一个知情人。可那个叫殷扬的人在哪里呢?因为是化名,不知是谁。

        不是冤家不聚头。1953年春天,江青因病到苏联治疗,后和蔡畅在苏联一家疗养院疗养,而此时的扬帆因患脑瘤,也到这家疗养院疗养,4月的一天,在蔡畅的提议下,一同去看望江青。在交谈中江青得知,眼前这位扬帆就是殷扬。

        20天后针对扬帆的突发情况出现了,脑瘤病还未痊愈,却接到公安部电报:立即回国。回来后,接到公安部一纸公文,通知他在家“安心休养”。1953年12月,扬帆的上海公安局副局长和市委政法委员职务被莫名解除,没有给他分配新的工作。1954年12月31日,他被公安部秘密逮捕,押往北京。

        三封匿名信

        江青和公安机关、公安干部第二次结下冤仇,是她先后收到的3封揭发她历史问题的匿名信。

        1954年3月7日,江青收到一封匿名信,披露她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的历史问题和绯闻。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亲自挂帅负责侦破工作。专案组先后收集了800多嫌疑人的笔迹,凡是过去和江青关系不好或议论过她的人,都作为嫌疑对象。但仅凭相似笔迹,还不能定案,侦破工作陷入僵局,直到1961年犯罪嫌疑人“自投罗网”才告破。原来写信的是中共元老林伯渠的夫人朱明,组织上还没有来得及处分她,她就在家中自杀(吃安眠药)身亡了。江青对公安部门迟迟未能破案曾表示强烈不满,案子破了,又怀疑朱明作案公安部门早就掌握了,迟迟不破是为了保护林伯渠的声望,保护朱明。

        时隔5年,第二封、第三封匿名信又出现了,还是披露她的历史问题。江青的愤怒可想而知。

        由于江青只给专案组人员看信封,信的内容不让看,对破案非常不利,罗瑞卿向周恩来汇报,于是周恩来亲自找江青谈话。江青无奈,只好将信纸交出。

        案子破了,作案人为东海舰队的一名海军中尉,名叫金柏麟,是一名烈士遗孤,由姨妈史文慧收养。史文慧是上海评弹演员,认识江青,了解她的历史,平时和金柏麟议论过江青,对其产生影响。金于是用打字机打出两封信,一封从上海发出,一封从北京发出。破案后金柏麟以泄密罪被军事法庭判刑两年,送大西北劳改农场劳改,“文革”中躲过了江青追杀。“文革”后被平反。

        江青认为公安机关在侦破这3封匿名信案件上不作为,而她的历史问题却被更多专案人员所了解,她担心一旦形势有变,这些了解她历史问题的人就会将此扩散出去,时刻威胁她的政治生命。因此,“文革”前她对参与侦破案件的人表面上客客气气,让他们为她保密;“文革”爆发后,她达到了权力顶峰,有恃无恐,想整谁就整谁,所以就上演了一幕幕迫害公安干警的大戏。

        (《炎黄春秋》2015年第1期 尹曙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