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善读经典

    《 文摘报 》( 2014年11月27日   06 版)

      经典是经过历史反复检验、为人们所普遍认同的著作,凝聚着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精华。阅读经典,可省去在书海中进行搜集整理的大量时间,方便快捷地获取最需要、最有益的东西,大大提高读书学习的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必须讲究读书方法,把好内容关。首先,重视目录之学。古人有言,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也就是说,读书前应明了目录,通过目录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选择地读书。其次,精读与泛读结合。经典著作思想深刻、内容博大,需要精读字、词、句,细读篇、章、节,仔细寻究,方能得其要领。也只有精读才能领悟其中积淀的深厚内涵。通识著作则要泛读,以便在有限的时间里开阔视野,完善知识结构。

      “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经典过程中带着问题阅读。孔子早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习近平同志也指出,要研读经典著作。这就说明对经典著作,浮光掠影不行,浅尝辄止也不行,应加强研读与思考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连通、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真正掌握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使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践智慧,使别人的经验或教训变为自己的财富。阅读经典应注重把学到的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形成良性循环。

      (《人民日报》11.14 汪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