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的改革让大家对竞争逐渐习惯。倡导和引入竞争也成为各单位领导推行改革的一种本能和下意识。大家觉得改革一定要有竞争的元素,甚至误以为改革就是竞争,二者之间可以画上等号。在学校和其他事业企业单位,下岗和竞聘上岗也是流行语和关键词,单位照顾职工的色彩日益淡漠,逐渐变成一个人临时栖身捧饭碗的地方。
与弱化单位、加强竞争相伴随的是“社会化”的神话。有些学者把单位传统看作是妨碍社会化的妖魔,认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福利往往比工商企业优厚,应该被取消,医疗、住房和退休等福利应该完全社会化(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市场化)。社会化思维的重大谬误有二。首先,如果机关单位的福利比其他地方优厚,解决办法应该是提高别处的福利,肯定不应该是削减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福利。其次,以社会化的名义把所有社会福利交由庞大的官僚机构和牟利的保险公司去打理,完全不能保证做出比单位传统模式更好的成绩。
单位传统里稳定的就业安全、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和关心,都曾经培养过很好的敬业精神。这些都是有利于工作的正面因素。在改革当中逐渐被削弱的单位传统,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也有这样那样的优势,不应该被简单看作是改革要革除的对象。
(《北京青年报》11.24 彭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