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如何留住“APEC蓝”

    《 文摘报 》( 2014年11月27日   06 版)

      这段时间大家都在思考如何留住“APEC蓝”。我认为应该从改变社会生态入手解决。

      从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直到党的十八大文件,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一直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其实中国社会还有一个矛盾不可忽视,这就是不断扩大的生产体系和不断膨胀的物质欲望同有限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当下社会不同程度地显现动力机制失范、平衡机制失缺、社会秩序失谐的状态,很多人是物欲横流、贪欲无度。社会出现了这样一种乱象:敬畏感缺失、羞耻感淡漠、价值观混乱、潜规则盛行,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更可怕的是破坏了社会生态。社会生态一旦遭到破坏,比自然生态恢复起来更难。

      环境问题是一个人人有责的公共问题。每个人都应打造一种品质,前面99个人都闯红灯,我是第100个过路的,我决不随大流去闯这个红灯。我们面临种种危险,但我们看不见带来危险的敌人,其实敌人就是我们自己。环境的恶化是自己破坏的。

      保住碧水蓝天好环境,就要把扭曲的社会生态扭转过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当成至高无上的原则,真正落实生态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北京日报》11.24 刘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