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我国约9000万人受骨质疏松症影响;6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发病率为56%,老年骨折患者超过30%与骨质疏松有关。缺乏维生素D会增加人们患骨质疏松、认知障碍、前列腺癌的风险,并且与心脏病、精神分裂等均有关联。
人体约90%的维生素D来自晒太阳时自身皮肤合成,晒太阳堪称不花钱的养生妙招,但也是件“技术活”,需掌握以下几点原则。
时间:春季、秋季、冬季的上午10点~下午4点适合晒太阳,夏季以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为宜。成年人每天日晒时间以30分钟~1小时为宜,婴幼儿和儿童时间可适当缩短至15~30分钟。
地点:隔着玻璃晒太阳,紫外线透过率不足,不利于身体合成维生素D。晒太阳最好在空气清新的户外环境中。
穿戴:阳光强烈时,老人晒太阳时最好戴墨镜。秋冬季节气温较低时,注意保暖。
动作:选一个视野开阔的地方,面朝东方,闭眼,张开双臂,掌心朝向太阳,手指微微收拢,想象着温暖的阳光洒满全身,配合深呼吸,觉得累时放下双臂,重复该动作晒15分钟后,搓热双手,暖暖脸部,再散散步。
提醒:体弱的人别暴晒,也不宜晒太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也要适可而止。水产品、奶制品、蛋类、蘑菇等食物都富含维生素D,人们可适当多吃。
(《生命时报》10.21 沈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