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诺奖的三大“提醒”

    余建斌 《 文摘报 》( 2014年10月16日   06 版)

      2014年诺贝尔奖自然科学奖项陆续揭晓。今年的诺奖或许为中国的科学家们给出了这么三个特别“提醒”:

      一是科学研究不必一味追求高深莫测、玄之又玄的领域。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由发明了蓝色发光二极管的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分享。正是蓝色LED的发明,集齐红、绿、蓝三原色,使得节能低耗的发光二极管(LED)照明真正惠及全人类,“照亮”21世纪。这个已在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新型光源,其发明有着堪比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意义。

      二是“小人物”也能拿诺奖,真正有价值的创造只能出自对科学探索的坚守,而不是在乎论文和各种量化指标。有科学家评论,这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之一中村修二,从履历和研究经历看,似乎只是一个科学界的小人物。正如他自己曾打趣说,因为大公司的研发力量把山头都占满了,竞争太激烈,只有另辟蹊径走别人不走的路。

      可以说,无论是个人还是学术大环境,应当让科学成为“充满冒险、乐趣、坚守和奉献的探索之旅”,而不是“急功近利炫耀的舞台”。

      三是跨界或者交叉已经是现代科学突破的应有之义。从这一届的诺奖来看,科学的进步在尖端领域已经很难区分具体属于什么学科。本次诺贝尔化学奖钟情于3位在“发展超高分辨荧光显微镜”上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有科学同行评价他们,“得奖的工作反映现代科学的交叉:实际上是物理学研究、目的是观察化学分子、用途是生物医学研究,所以横跨物理、化学和生物”。

      这也提醒科学家们,条条大路可能都通往科学圣殿,就看能不能坚持走完。

      (《人民日报》10.13 余建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