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谨防“画皮诈骗”

    陈璐 《 文摘报 》( 2014年10月14日   03 版)

      一天,刘女士像往常一样打开手机里的朋友圈浏览内容,突然发现老同学王先生竟然在朋友圈里发布了一条带有色情内容的信息。她十分诧异,她与王先生熟识多年,相信王先生的为人绝对不会发送这种内容到朋友圈,但是发布内容者的名称、头像却又显示是王先生。刘女士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状况。

      刘女士在同学群里公布了这个发现,询问王先生是否被盗号了?王先生过了一会儿回复说,这条朋友圈的信息的确不是自己发送的,但是他也没有被盗号。最后发现,是有人恶意地把自己的头像、姓名换成了和王先生一模一样的,发布了色情内容,让他和王先生的共同好友误以为是王先生发送的。随后,这条色情信息在朋友圈中被删除了,谁也找不出这个“李鬼”。

      事实上,刘女士遭遇的是“画皮诈骗”,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微信团队发现,“画皮诈骗”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骗子们把企业会计这个群体作为重点下手目标,而私营企业由于财务不规范,更容易上当。除此之外,有子女在外留学的家庭也容易遭遇“画皮诈骗”。

      不法分子常采用的方式是:通过使用购买的钓鱼网站或钓鱼邮件模版,由诈骗团伙有针对性地对一些重点对象盗号,比如通过加入各种网络社区和社群,发布钓鱼信息,对留学生、海外务工人员、公司财务人员等进行盗号。盗取号码之后,会根据该号的聊天记录,好友备注名(比如爸爸、妈妈、老婆、老公等)伪装成为该被盗号码的主人,与当中的好友聊天,建立信任关系后以有急事为由,通过银行转账骗取钱财。一般一个被盗号码只诈骗3个左右的好友。但是成功率很高,单笔获利大,数额在数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

      如何防范“画皮诈骗”?微信团队提醒用户:如朋友在网络聊天中提出打款要求,一定要打电话确认;对于网上不明链接和非官方软件不要随意点击下载,财务人员要特别留意所谓的免费财务学习资料,这些大多数是钓鱼链接。如果QQ号或者微信号被盗,请马上到110.qq.com冻结;用户一定不要随意透露个人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尤其是短信验证码。也可以提醒朋友圈,若有人以微信头像和名称借钱,请电话确认。

      (《中国青年报》10.9 陈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