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说法

    官员“天价培训”如何追责

    《 文摘报 》( 2014年10月14日   03 版)

      据新华社报道,日前,中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向全党全国交出一份反“四风”成绩单。其中,清理官员天价培训问题引人瞩目。据披露,在专项整治中,共排查出参加天价培训的领导干部2982人;叫停培训班7个,涉及735人。

      面对这样一份沉重的天价培训“成绩单”,人们不免会问,对于已经排查出来的这些领导干部,接下来会不会进行相应的处置?如果处置的话,又该如何追责?

      根据媒体此前的调查,官员参加天价培训,学费来源往往不外乎单位公款买单、企业代为买单,以及官员介绍若干名企业家学员后免单等几种方式。这其中,公款买单比较单纯,属于浪费公款,涉嫌违纪;而企业买单则要复杂得多,非经认真甄别、调查不可。比如,政商之间有没有利益输送?企业的行为有无行贿的嫌疑?等等。

      其实,说到底,官员热衷于参加天价培训,根源仍在于权力缺乏约束形成的溢出效应。无论是政商之间的勾肩搭背,还是学校以此作为招牌,驱动力都在于公权力。

      也因此,既然已经排查出2982名领导干部参加天价培训,则不妨更进一步,顺藤摸瓜,深入调查。一方面,有必要查清楚这些官员学费的来源,钱从何来?如何认定?进而摸排一下这些官员的“朋友圈”,或可找到一些贪腐的线索。

      另一方面,对于这些涉事官员,经调查甄别后,也应启动相应的问责程序并公之于众。哪些属于行政问责,哪些则需要司法介入,进行法律问责,这些都不能含糊,更不能给社会公众留下想象的空间。很多时候,公开相关信息本身,既是对社会公众的一个交代,也是对涉事官员的负责任,更是维护整个官员群体声誉的必要路径。

      (《新京报》10.9)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