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杨保林表示,秋季干咳最常见的就是肺燥引起的咳嗽。许多人的秋天,就从这一声咳嗽开始了。
肺燥引起的咳嗽,又有“温燥”和“凉燥”之分。杨保林指出,白露以前因暑热余气未消,秋老虎还在继续发威,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咳嗽多见温燥,主要表现为干咳连连、少痰、喜喝凉水、舌头发红;而中秋之后,秋风渐紧,寒凉渐重,故多出现凉燥,表现为痰稀白,舌尖淡红,舌苔白润。
温凉不同,缓解的方法也不同。如果是凉燥,要温润止咳,适合吃些偏温的食物,如杏仁、怀山、薏仁等;而温燥则要清热润燥,吃偏凉的食物养阴,如百合、麦冬等,或者是买些秋梨膏冲水喝。日常预防可以多喝些水,吃一些具有润肺生津、止咳化痰作用的蔬果,如鸭梨、荸荠、百合、柑橘、石榴、葡萄、藕、银耳等。
除了肺燥引起的秋咳,肝阴不足也会引起咳嗽。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耿宏伟表示,秋季有沉降的特点,不利于肝气的生发。因此,肝阴不足的人也容易在秋季出现咳嗽。这类咳嗽常表现为咯痰、痰粘稠,甚至痰中带血,还容易出现眼干、眼涩、看东西昏花的症状。肝阳上亢者容易觉得头晕、头胀、易发怒、口干、咽干、双胁胀痛。这类人除了要润肺之外,还要疏肝解郁,保持愉快的心情、多到户外走走、喝玫瑰花茶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一咳嗽,便去药店买止咳药,而止咳药一般都有收涩的作用,有可能造成留邪,导致咳嗽迁延不愈,而转成慢性,很多慢性支气管炎就是这样形成的。因此,简单的咳嗽不用治疗,当咳嗽伴有憋气、面红唇暗,已经影响到生活、睡眠时,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健康时报》9.18 林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