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7月24日 星期四

    评析

    金砖合作推动塑造中性国际制度

    任琳 《 文摘报 》( 2014年07月24日   07 版)

      金砖国家的出现及发展,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客观反映了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健全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如果从“器物-制度”的角度看待经济全球化,金砖国家的现实意义重大。

      在器物层面上,经济全球化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例如贸易增长、资本流动、技术进步与扩散、全球问题凸显、国际规则适用性提高。全球化程度在不同区域内、不同领域内各有差异。国际货物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流量、国际收支流量、国际货币流量都是器物层面上测量全球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金砖国家在众多“器物”指标上都深度参与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在制度层面上,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国际组织数量繁多、国际规则日益丰富、国际规范覆盖面扩大、对中性国际制度的诉求增加。金砖国家积极致力于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呼吁建立中性国际制度、保护组织成员切实利益。

      全球化大势所趋,新兴国家经济的转型与发展都需要开放的国际环境和公正、合理、公平的中性国际规则。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开始呼吁改革非中性的国际规则,维护自身权益。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新兴国家亟须确保中性国际制度的塑造与推广,规避西方国家主导的非中性国际规则可能会带来的经济风险。

      例如,在现有的全球治理制度安排框架下,新兴国家的金融权利和制度性权力与其经济实力极不匹配。金砖国家拥有世界42%的人口,40%的外汇储备,21%的全球经济总量。但是,在世界银行,金砖国家的投票份额加总起来只有13%,而美国一家就有15%;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砖五国表决权加总为11%,而美国独占近17%的份额。

      原有的全球经济治理的合法性欠缺,不仅表现在代表性不足方面,还表现为治理绩效低下。在已有治理机制失灵的情况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可以提供大量全球公共产品。

      (《东方早报》7.17 任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