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6月24日 星期二

    论点短辑

    《 文摘报 》( 2014年06月24日   06 版)

        审美本质的发现

        杨春时在2014年第5期《学术月刊》上说,审美本质即审美意义,获得审美意义的方法是现象学。现象学的还原,实际上是由现实意识升华为审美意识(审美体验),所谓本质直观也就是审美体验,审美意象就是现象。对审美体验的反思就获得了对审美意义的把握。这包括两个步骤:通过对审美体验的一度反思产生审美范畴,这是审美意义的具体形态;再通过二度反思,把握一般的审美意义,这就是审美的本质。由于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是向存在的回归,因此审美意义就是存在的意义,而存在的意义就是自由。

        顾城的“自我”及其诗歌的语言

        [日]岛由子在2014年第2期《江汉学术》上说,顾城在初期的创作体验中领悟到诗歌及其语言来自一个超越理性的地方,而回到城市失去大自然之后,诗人只能从探求自己的内心世界获得灵感。这种对内心世界的探求使顾城对理性的自我和认识到的日常语言产生怀疑,结果他诗的语言逐渐失去了意义和意象的连接,同时也让他突破了自我理性和非理性的界限。为了克服这种恐惧感,他要恢复原先跟大自然自由交欢的诗歌创作状态和心境,所以试图进行原始生活,同时也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哲学。顾城最后理解到自然不仅是大自然,也是一种和谐的心境。他为了实践这个“自然之境”,通过创作试图超越语言意义的有无和自我的理性与非理性的界限,来克服非理性随时侵袭的恐惧,以得到心灵的平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