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川岛芳子的胞妹、被称为“清朝最后的格格”的爱新觉罗·显琦(金默玉)去世,享年95岁。
没落贵族
1918年金默玉出生的时候,父亲肃亲王爱新觉罗·善耆已经在东北流亡6年了。她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没落贵族”的辛酸中度过的。
那些年中,她眼看着肃亲王的产业在哥哥们手中败落,东四十四条的房产、旅顺的房产、大连的房产都一点一点被变卖了。
1949年,金默玉看到了解放军进城。哥哥们早就离开了北京城,但她没有跟着走。此时,留给金默玉的全部财产只剩100块钱。
为了维持生计,金默玉开始变卖家中的物品。由于根本不懂市价,一大堆皮衣她用不到一件衣服的价钱就全给卖了。昔日的十七格格还织起了毛衣出售,3天织1件,但仍不够一家人的买菜钱。此后,她还开过洗衣坊,用上好的肥皂,一个月下来,买肥皂的钱比挣的还多。赊账成了每天的必修课。
坎坷人生
1954年,36岁的金默玉结婚了,丈夫马万里是当时国内极负盛名的花鸟画家。但好日子没过多久,1958年2月,金默玉突然从家中被带走,开始了她15年的牢狱生活。唯一的罪名,就是她的出身。为了不连累丈夫,监狱中的金默玉申请了离婚。1973年,刑满释放的金默玉来到天津茶淀农场,成为一名农场工人。
幸运的是,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1976年,跟丈夫回上海探亲时,金默玉病倒了。X光片显示,她的脊椎有9节都已损坏。
1979年,她写了生平第一封求人的信,收信人是邓小平。在信里,金默玉不是要求平反,而是要求一份工作。信回得很快。告别北京40年后,金默玉终于成为北京街头市民中最普通的一分子。
教育梦
回到北京的金默玉被聘为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她开始想了却今生的一个愿望,那就是办一所学校。1992年初,金默玉开办了“爱心儿童日语班”。随后,她又四处演讲,筹集办学经费,在廊坊开办了“爱心日语培训学校”。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正是在这所学校的基础上,建起了廊坊东方大学城。晚年,她终于在廊坊有了一套完全用自己挣来的钱买下的房子。从家里的窗户可以看到东方大学城,她就这样守护着她的中国教育之梦直到终老。
(新华网、《民主与法制时报》 6.5 洪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