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4月24日 星期四

    医托诈骗的黑色产业链

    《 文摘报 》( 2014年04月24日   02 版)

      “医托”团伙往往利用求医者一时难以挂到大医院专家号、住院难的焦急心态行骗,形成环环相扣的黑色产业链。

      编织这张庞大“医托”诈骗网的,既有诊所的投资人、经营者,也有医生、护士、导医,还有散布在各大医院的“医托”和“托头”,而维系这条复杂利益链运转的,则是背后巨大的利润。

      湖北小伙李金贵因青光眼去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医,后被“热心人”带到了华欣中医门诊部。“医生简单地搭了脉、看看舌苔,就给我开了30天、3800多元的药。”李金贵说,“我一连服了12天,眼睛问题没见好,肚子却开始不舒服。”李金贵到正规中医院求诊发现,华欣门诊配的药就是清热祛火的,对青光眼根本没有疗效。据警方调查,每天一帖、约200克的中草药,成本不过4.55元,30天药价总计不到140元。

      警方调查显示,仅3月以来,4家涉案门诊部就查明涉及患者669人,涉案金额约170万元,已销售的中草药合计达2.6吨。据涉案医生王某交代,不管患者是心血管病、消化系统病还是妇科病、皮肤病,他们都给病人开一些仅能调理气血的药,“这些药对病人的病情没有什么诊疗效果,也不会吃死人,但通过开药能获取巨额利润”。

      据了解,“医托”拉客就医行为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而且并不是“一对一”诈骗,很难形成完整清晰的证据链,难以立案。这在客观上也助长了“医托”胆大妄为。

      (《羊城晚报》4.19)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