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女士的儿子今年2岁。前几年,含有布洛芬的退烧药美林,因为致盲而在美国遭遇天价索赔。因此,为了儿子的安全,刘女士托英国的亲戚给儿子购买了一种名为CALPOL的退烧药,这种非处方药的说明中特别声明“不含布洛芬”。
上个月,儿子发烧,体温达到了39℃,刘女士赶紧拿出了英国退烧药给儿子服用。然而服药一个多小时后,孩子的热度仍然没有退下来,按照药盒上的说明,刘女士在随后的8个小时里又给孩子用了两次药,依旧无效。当天夜里,刘女士赶紧带着孩子到医院急诊。
当刘女士拿出“英国退烧药”向医生咨询时,医生看了一眼说:“怎么这么多家长迷信这个药,你已经是今天第三个问我的人了,这种药虽然不含布洛芬,但其实和我们常用的泰诺林或泰诺混悬液成分是一样的,这类退烧药的退烧效果有时就是会慢一点。”听着医生的话,刘女士傻了眼,自己不辞辛苦买回来的海外退烧药,竟然就是普通的“泰诺”。
记者在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儿科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医生几乎都碰到过家长拿着海购保健品或药品来咨询。该科主任崔其亮认为,海购药品的做法绝不值得提倡。“很多家长此举的初衷是担心国内的药品安全,但其实海购药品风险更多,隐患更大。”首先这些所谓海购药、代购药都是没有经过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许可和法定程序而进入中国的,万一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不良反应,追责和索偿不知从何谈起。
其次,海外购买药品的英文说明书,对于没有一定药理专业背景的人来说,要完全读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说明书上往往有大量关于药品副作用、不良反应和使用注意事项的信息,不仔细阅读的话,无疑为用药安全埋下了隐患。
还有,西方人种和亚洲人种体质、体格不一样,药的剂量、给药的方法、给药的途径、疗程都会有差别。
(《广州日报》4.17 黎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