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4月05日 星期六

    印度万花筒

    《 文摘报 》( 2014年04月05日   07 版)

      瓦纳那西的圣河

      印度恒河在瓦纳那西一段最神圣,印度教徒相信死在那里灵魂可以升天,所以一年到头来自全印度的信众不可胜数。陆上河上都挤满人——不止是活人,死人也有,而且可能更重要。全印度的人都想来这里,最好是死在这里。

      清晨来沐浴的朝圣者,男人多半半裸,有的甚至全裸、遍身涂了白粉的,就是耆那教苦修者。女人穿着纱丽,他们大半身站在水里,泼水洗头脸上身,然后蹲下去浸泡全身,有的一而再再而三浸水,原来除了自己沐浴在恒河水中,每次浸水是代没有能来的亲友祈福。

      从船上看水畔的火光,就知道那里有一场葬礼在举行:在几处特定的临水台阶上,几个人抬着鲜花掩盖的、裹了白布的遗体担架,在恒河水里浸了浸,将上面的鲜花取下,随即抬去近旁的空地上焚化。骨灰就顺手洒到恒河里。他们相信,这样逝者的灵魂就可以升天了。

      我想到那些作为伴手礼的恒河水,里面的成分真是复杂到不可言说……但“圣洁”的意义是绝对不能从世俗的表象来计较的。也许恒河伟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如此兼容并蓄吧。

      卡诸拉侯的性爱神庙

      卡诸拉侯的性爱神庙建于一千年前,在当时具有宗教和性教育的意义和功用;之后数百年都被当地人秘而不宣,直到十九世纪才被英国殖民者发现,公之于世。

      从这些不忸怩不做作、率真到几乎是谐趣的、呈现性爱美好的艺术杰作,可以想象一千年前的中世纪,当时的人对性的坦然健康的心态;对比今天印度对女性的压迫、歧视和性暴力,真觉得难以思议。至于全世界产量最大的“宝莱坞”电影,里面的女星无不美艳绝伦,珠光宝气能歌善舞,却无助于对女性的实质保护,或者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

      印度人的“零”观念

      在印度,买票乘车都不简单,误点更是常事。可是周遭21世纪的印度人,似乎对许多上个世纪、甚至更久远之前的现象,并没有太多的焦虑。这个民族擅长抽象思考,据说“零”的观念就是印度人发明的。也许因为如此,他们对时间的观念也不大一样,“我们印度人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和耐心”那句名言真是其来有自的。

      这个奇妙的国家,一方面可以放卫星爆核弹,前不久还送了太空船去绕火星;可同时却发生一则闹剧:一位印度教大师梦到北方邦某处宫殿地下藏有千吨黄金,报告给地方政府,政府还真的大动干戈去挖掘——当然是徒劳无功。中世纪与21世纪并存不悖,也正是印度文化和风情的迷人之处。

      (《文汇报》3.30 李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