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4月05日 星期六

    少年胡适之的绩溪上庄

    《 文摘报 》( 2014年04月05日   07 版)

      上庄村位于安徽绩溪县绩溪岭北的深山中,到上庄村口,便听见哗哗的水声。参天的古树和依着石坝重重而下的常溪河水,构成了徽州著名的上庄杨林水口。胡适曾引用杨万里的诗句来描述:“万山不放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胡适的父亲胡传曾官至台湾台东直隶州知州,1895年台湾被割予日本,胡传先将第三任夫人冯顺弟和3岁的幼子胡适送回上庄,几个月后,病逝于内渡途中。年幼的胡适还模糊地记着:“一时满屋都是哭声,我只觉得天地都翻覆了!”

      胡适母子回到上庄村后,居住在老屋。这栋宅子建于清代中前期,位于上庄村的西南侧,坐北朝南,上下对堂结构。如今在一堵高墙的反衬下,老屋显得很逼仄。朴素的正厅里新做了塑像,桌上一盏油灯,一边坐着纳鞋底的年轻母亲,一边是捧着线装书在读的孩子,这是冯顺弟带着胡适回到上庄后头几年的真实写照。

      1904年,在冯顺弟的极力要求下,未满13岁的胡适被同父异母的三哥带到了上海,开始接受新式教育,直至成为学贯中西的新文化旗手。1917年胡适留美归来,返回上庄,迎娶了江冬秀。这桩婚事早在他离家去上海求学前就订下了,两人从未谋面。婚礼是在胡家的“新屋”里举行的,当时江冬秀已是28岁的“老姑娘”了。胡适亲手写了两副对联,其中一副是:“旧约十三年,环游七万里。”

      这桩婚事是奇特的,但如果将目光聚焦到徽州这片土地上,人们又不难理解它的合理性。在1904年的徽州,上庄胡氏和江村江氏订下的这桩婚事可算门当户对。胡适成名后没有像当时大多数智识者那样撕毁婚约,因为他说,如果忍心毁约,必定会使几个人终身痛苦,那他良心上会痛苦更甚。

      1917年,胡适在婚礼上见到伴娘中有一位眉清目秀的15岁姑娘,她叫曹诚英,又名曹佩声。当时的惊鸿一瞥,后来成就了一段世人皆知的“发乎情止乎礼”的传奇情缘。曹佩声孤独终老,1973年病逝于上海。曹佩声死后,葬在了她的故乡绩溪旺川村外,距离上庄仅几里之遥。

      当地人都说,曹佩声之所以葬在通向上庄的大路旁,是为了守候魂归故里的“穈哥”胡适之。

      (《中国新闻周刊》2014年第10期 耿朔)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