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3月11日 星期二

    论点短辑

    《 文摘报 》( 2014年03月11日   06 版)

        “三纲五常”中的精华与糟粕

        刘立夫、李玲在2014年第1期《湖南大学学报》上说,“三纲”是可变的伦理制度,“五常”是稳定的道德原则。“五常”中的仁、义、礼、智、信今天仍然没有过时。即使是“三纲”,也不全是提倡尊卑与服从,从《忠经》《孝经》《礼记》等经典中可以看到双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五四”新文化运动攻击“三纲五常”这一传统的核心价值是理所当然的,但新时期中华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复兴,尽管对传统还要批判地继承,但不能只破不立,只见糟粕不见精华,将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

        文化的不可译性及翻译对策

        李华田在2014年第1期《湖北工程学院学报》上说,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十分密切,而翻译作为不同语言系统之间的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自然就与民族文化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虽然民族语言文化的可通约性、人类思维的共性以及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彼此渗透决定了翻译过程中信息转化的可能性,但各民族语言的独特性和民族之间的文化空缺又常常使翻译几乎无法完成。所以,由于不同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不可通约性,翻译中绝对的“信”“达”“雅”是不存在的。其实,文化不可译性是翻译的最大难题,并一直是翻译界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译者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和方法:意译、音译加注、变换比喻形象、情景翻译、规划异化与和而不同等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