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3月04日 星期二

    馆藏文物半数被腐蚀

    《 文摘报 》( 2014年03月04日   01 版)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近日透露,国内“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腐蚀情况,其中受重度腐蚀的文物达到230万件,占馆藏文物总量的16.5%。”

        以书画为例,四川博物院馆藏书画文物中,最著名的当属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共183幅。但这批珍贵的书画却出现了掉粉、画卷粘连等无法打开的状况。

        纸质文物的病害广泛存在于全国各地各级博物馆,而数量众多、材质多样的文物,包括碑帖、陶瓷器、金属等,由于保存环境、自然因素等原因,状况也堪忧。

        有着中国“华夏古钱币第一县”之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在其钱币博物馆内,藏有3565种20余万枚古钱币,上至商周下至民国,但目前近6万枚珍贵古钱币已被不同程度腐蚀。

        “无暇清点,无人过问,一些文物还裹着民国稻草,垫着美国棉花,养着当代的跳蚤呢。”一位南京博物院退休的老院长感叹。

        励小捷说,文物受腐蚀损害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趋势,但还是可以采取多种保护措施予以延缓,比如改善文物保存环境。而这也是让博物馆最头疼的问题。

        河南省一家县级博物馆展陈面积615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24000余件,能展出的只有100多件,绝大部分都挤在库房里。“库房对文物保存条件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温度、湿度等。”在这间约100平方米的库房里,有一个白色的搪瓷盆。工作人员解释说,“盆里放些水,可以起到保湿的作用。”

        类似这样硬件条件的县级馆在中西部地区十分常见。河北、陕西的一些县级博物馆,还在用白灰吸潮、脸盆加湿这些最原始的手段对文物进行保护,一些基层博物馆馆长甚至在烦恼“文物太多往哪放?”

        即便是像故宫这样不差钱的国家馆,文物保护也是危机四伏。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用了两个“没想到”形容故宫文物保护现状,“没想到故宫文物那么珍贵,没想到保护条件那么差。” 

        (新华网 2.26 蒋芳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