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4年03月04日 星期二

    中国老人财产性收入过低

    《 文摘报 》( 2014年03月04日   01 版)

        由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心主任杨燕绥领导的课题组近日发布了“老龄社会发展指数”。该指数是评价在公共政策影响(如生育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下的老龄社会状况和发展战略。指数显示,中国“老年赡养能力”得分很低。

        国际上通常认为,当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时,这个国家便已进入老龄社会,占14%时即进入深度老龄社会,占20%时则进入超级老龄社会。据此测算,中国在1995—2000年间已进入老龄社会,约在2025—2030年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赡养比约为5:1,即5个年轻人供养1个老人),之后,将以世界最快的速度,与西方国家同期在2035—2040年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赡养比约为2~3:1)。  

        中国老人靠什么养老?与美国、智利、新加坡等国家财产性收入较高不同,中国老人养老基金、财产性收入较少,老年就业参与率较低。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如下:依赖国家转移支付的养老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的占29.3%;依赖劳动收入的占20%(主要是农村居民);依赖家庭成员供养的占48.8%;有财产性收入的仅占0.3%。农村老年居民的土地使用权和城镇老职工的福利房产尚未形成养老资产,如何将其转化为中国老龄人口购买老年服务和老年消费的能力,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挑战。 

        中国人如何老有所养?从欧洲考察归来的北京爱暮家养老院负责人姚雪对此深有感触,在她看来,欧洲护理保险制度的完善,为中国未来的养老建设提供了一个借鉴的方向。

        在欧洲,人们交了一定年限的护理保险之后,老了不能自理时,国家会兜底。“就类似于我们国家的医保,按比例来,比如80%国家报,20%需要你承担,如果我最后连20%都承担不了,国家就启动另外一笔钱来支付,对于老人来讲没有后顾之忧。”姚雪介绍。

        “我们也许不担心住不起养老院,但等我们不能自理时,需要有人护理,费用一定是越来越高,因为人工成本是不断上涨的。在这个时候如果有护理保险,就能保障你得到照料。”姚雪表示,希望中国保险市场尽快把护理险做起来。

        (《中国经济周刊》2014年第7期 姚冬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