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不是“去农村化”
韩长赋在12月23日《深圳特区报》上说,要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城乡规划要统筹考虑,城镇化要带动新农村建设,而不能取代新农村建设,搞所谓“去农村化”。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同样化,新农村应该是升级版的农村,而不应该是缩小版的城市。城镇和农村要和谐一体,各具特色,相互辉映,不能有巨大反差,也不能没有区别,否则就会城镇不像城镇,农村不像农村。一些地方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某些“去农村化”的做法,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也是不符合城乡统筹发展原则和大国现代化规律的。
经济与文化的利益调解需要政治介入
于健慧、南丽军在2013年第6期《行政论坛》上说,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是社会发展带有趋势性的一种重要现象。从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文化和经济总体上是呈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正相关性,然而,有时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也会处于相悖的趋势和分裂的伸张,相互之间也会呈负相关性。正相关性——利益互助,具体表现为:经济对文化的基础保障和促进作用,文化对经济的引领和扩充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利益共赢;其负相关性——利益互阻,具体表现为:经济发展破坏文化多样性,经济与文化的差异性和复杂性,文化对经济的批判和限制。在现代化社会进程中,经济与文化的利益调解需要政治介入,从而才能使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政治进步。
庄子“逍遥”新解
郭勇健在2013年第6期《南开学报》上说,庄子的“逍遥”观,主要有三种理解,即“以儒解庄”“以佛解庄”“以庄解庄”。无论是郭象的“以儒解庄”还是支遁的“以佛解庄”,均不符庄子本意。庄子本人的逍遥观长期遭到误解。庄子对逍遥的最重要的规定是“无待”。庄子以层层递进的方式,逼近无待。这个过程也是隐居程度不断深入的过程。逍遥与心境相关,然而逍遥绝不只是心境,它还是一种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只能由隐士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