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荀子》概况

    《 文摘报 》( 2013年12月21日   08 版)

      《荀子》一书最初有三百多篇,初经西汉刘向整理校定,去其重复290篇,定著32篇,名《孙卿新书》。以后由于“编简烂脱,传写谬误”,又由唐代杨倞为之订正注解,把32篇分为20卷,名为《荀卿子》,简称《荀子》。

      《荀子》一书,仿《论语》体例,始于《劝学》,终于《尧问》。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中,《儒效》《议兵》《强国》等篇似为其弟子的笔记;附于书末的《大略》《宥坐》《子道》《法行》《哀公》《尧问》六篇疑为弟子所记荀子语及杂录传记。

      《荀子》的注本,除杨倞《荀子注》外,清王先谦《荀子集解》汇集清代学者的训话考订成就,内容翔实,有较大影响。梁启雄的《荀子简释》综合诸家校释成果,尤重“简易、简明、简要”。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以王氏《荀子集解》为底本,吸取前人和现代人的研究成果,作《荀子新注》。

      统观《荀子》一书,可以看出它有两大特点,一个宗旨。这两大特点,一是在批评百家的同时兼采百家之长,二是在继承孔子思想的同时着重发展了孔子思想的“外王”方面。一个宗旨则是为大一统封建社会的建立绘制蓝图。

      “内圣外王”,亦即成就内在道德人格和成就外在王道事功,是孔子所开创的儒学的大旨。如果说,孟子对孔学的发扬主要在“内圣”,那么荀子则主要是“外王”。

      和孔子、孟子一样,荀子是怀有强烈的“入世”和“经世”思想的大儒,只不过荀子更为注重社会现实,注重治国平天下的途径和方法。《荀子》重视,为人们所研究、所引证、所借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