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反思“土豪金现象”

    《 文摘报 》( 2013年11月14日   02 版)

      近日,iPhone5S“土豪金”手机引发了国人抢购狂潮。

      本作为颜色选项的“土豪金”迎合了中国暴发户们“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消费心理,成为“土豪”们继两个指头粗的金链子之后增强身份辨识度的又一利器。作为热词的“土豪金”依然在发挥余热,被频频用在建筑、汽车、服装、甚至卫浴、厕纸上,成为所有奢华、俗气、张扬的物品的代名词。

      《2012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人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仅在2012年就买走了全球1/4的奢侈品。除了“不差钱儿”的土豪外,想和土豪做朋友的小伙伴们也在努力用微薄的收入为自己贴标签。购买奢侈品的中国人年龄多在40岁以下,他们愿意借助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来炫耀自己的社会地位,享受随之而来的心理优越感。吃肉不是目的,重点是得吧唧嘴,还得让人听见。铺张浪费的炫耀式消费加上缺少文化品位的审美,使很多中国富豪成为名副其实的“土豪”。这种“土豪做派”暗合了当下的“晒文化”——吃了什么、买了什么、去了什么地方,第一时间在各种社交媒体上“晒”出来,除与朋友交流的正常功能外,不能不说有一种“缺什么标榜什么”的酸楚,藉由别人的肯定来获得自身的认同。

      相比用各种名牌武装自己彰显身份的中国土豪,国外富豪很低调,曾任微软中国总裁的唐骏说:“我不曾看到盖茨使用过什么特别的名牌,在北京访问期间,有时为了赶时间,我们甚至就让他在车上吃麦当劳的汉堡。”

      (中青网11.11 陈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