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所能提供的知识,而在于学有所成后能够以崭新的思想境界观察和审视我们所属的这个世界。
所谓思想境界,就是对信仰的坚守和对理想的追求。境界对我们的人生影响很大。我们的胸襟是怎么形成的?我们怎么看待这个世界?有时候就能决定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美国哈佛大学原校长福特斯在一次毕业典礼演说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就算你们觉得它们不可能实现,也要记住,它们至关重要,是你们人生的北极星,会指引你们到达对自己和世界都有意义的彼岸。”美国哈佛大学在每一位大学校长的就职典礼上,新老校长都要传递两把钥匙,一把钥匙象征着开启信仰之门,一把钥匙象征着开启知识之门。我们从中可以感悟,有了对信仰的坚守和对理想的追求,人就会放弃眼前利益,追求长远利益;放弃个人利益,追求公众利益。这也就是康德所说的“非功利性”。理想和信仰是不能计算的,有了计算就不是理想和信仰。
如果问大学是什么样的,我认为大学首先是能让我们感到思想境界升腾的地方。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在2008年北京大学毕业典礼上说:“只要民族没有复兴,我们的责任就没有完成,只要天下还有贫穷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贫困中,只要天下还有苦难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苦难中,这是我们北大人的胸怀,也是我们北大人的庄严承诺。”在一般人看来,林毅夫所讲的可能距离我们很遥远,甚至有点不符“实际”,但这却是一种不平凡的雄心壮志。大学就是要将一种崇高的社会理念和历史责任传递给学生,惟有如此,我们才能成为超越自我的一代新人。
(《光明日报》11.11 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