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是研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演化和调控规律的科学。它以不同领域的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探讨复杂系统的性质和演化规律,加深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系统科学,特别是复杂系统的研究,实际上意味着一种研究范式的转换,即对还原论的超越。20世纪人类所取得的巨大科学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还原论这一近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例如,对于物质结构和生命奥秘的认识过程,是从分子到原子再到更细微的基本粒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还原论的局限性也逐渐突显,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意识到,进一步的科学认识期待有另一种研究范式向整体性和系统性进发。例如,认识了细胞,我们依然不知道人何以为人,实际上这是无数细胞的整体行为。从还原论到系统论、整体论,这种研究范式的转换,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当今社会,突发性群体事件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那么,如何认识产生群体性事件的机制?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纾解它?在复杂性研究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即公共舆论的形成机制。从复杂性研究的角度来看,公共舆论的形成与两个因素相关,一是个体间直接联系的强度,一是个体所处的氛围和环境。突发性群体事件往往有一个临界点,超过临界点之后,群体就不稳定了。通过理论研究可以找到整个系统环境的临界点,并度量社会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这种理论研究成果,对我们采取恰当的社会管理策略非常有意义。
有关系统科学的哲学讨论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就已经开始,70、80年代达到高潮,21世纪以来略有降温,现在重点聚焦于复杂性问题的讨论上。系统哲学的研究有一部分是对系统科学的反思,也有一部分已经上升到元哲学的层次,比如系统概念、整体性概念、结构功能概念等。随着系统科学的发展,系统哲学必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中国社会科学报》11.4 孙妙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