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群众的工作”不等于“群众工作” 徐卫华在2013年第10期《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上说,“做群众的工作”往往无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视群众为政策推行的客体,从而不可避免地带有机会主义、冒险主义或实用主义色彩。从利益导向来看,党的群众工作是一种群众利益导向下的具体实践。群众工作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旨归,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做群众的工作”则是一种“任务导向”行为,服从于个别部门、组织或党员干部个人一时一地的“任务”、致力于完成一些或软或硬的“指标”,其背后是扭曲的政绩观在作祟,说到底是在“应付上级”的同时“敷衍群众”,属于典型的“短视症”。
明清小说宝物崇拜反映社会心理 刘卫英在2013年第4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上说,明代加速引进和模仿制作火炮等武器,并在军中形成一种普遍危机心理支配下的探讨中外结合之新式远程武器的热潮,唤起了早期群体记忆中宝物崇拜的复苏和活跃。明末清初人们的接受趣味,使由宝物想象支撑的神怪小说受到青睐,而不仅是兵器类宝贝充斥于明清神怪小说与历史演义,通俗小说也注意到一些与植物崇拜相关的宝物在实战中的作用。从文学审美的角度,宝物描写,其作为日常武器装备的社会理想化延展,使人们心灵获得补偿,产生意在言外、难于言传的民族优越感暗示与精神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