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陕西野生动物研究中心有一只大熊猫“七仔”出了名,因为它全身的毛都是棕色的。不过,它和它的母亲——一只毛色黑白分明的熊猫都生长得很健康。
尽管棕色大熊猫十分稀有,但也不过是动物毛色变异的冰山一角罢了。澳大利亚墨尔本附近发现的一条橙色鳄鱼、罗马尼亚发现的粉色蚱蜢、非洲灰鹦鹉经过几年时间变成粉红色的鹦鹉,还有绿色的树獭、紫色的玉米蛇……
科学家表示,动物毛色的变异从根本上来讲,是由于其控制毛色的基因发生变异所导致的。或者是该动物本身存在控制新颜色的突变,只是在该物种中频率非常少,且处于隐性状态,而在该物种的繁衍过程中,偶尔出现显性,从而导致该物种新的颜色表型。另外,从动物颜色变异的生理和生化学角度上来讲,其决定于色素的产生多少以及运输到皮肤的表皮或毛的毛干和毛尖上的程度。基因突变有的是源于自然突变,有的是化学试剂或放射性物质引起的突变。
基因变异是一种普遍现象,不一定就会出现负面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动物毛色变异丰富了物种表型的多样性。但是,由于在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或人类偏好的颜色受到了选择,因而新的皮毛颜色个体的出现,可能导致该物种今后颜色不再具有物种特征性,例如就绵羊毛色而言,杂色的出现会造成其经济效益降低。”
(《科技日报》8.30 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