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足球王国巴西,还是足球发源地英国,球迷爆粗口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它们甚至成为比赛的一部分。
美国心理学家蒂莫西·杰认为咒骂是人类的原始本能,甚至是人类灵魂的止痛剂。他举例说,一些老年痴呆症患者虽然连亲属的名字都忘记了、词汇量也大幅度减少,但说起污言秽语毫不费劲儿。
一些神经科学家发现,尽管脏话也是一种语言,但是人类加工脏话并不在“高级”的大脑皮层,而是在“低级”的功能区,当人们说脏话时,大脑中主管情绪活动的部分即额叶系统会被激活。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当人们开车遭遇马路杀手时,说的脏话往往要比平时多得多——这无疑是最简单的舒缓情绪的办法。
2011年,英国基尔大学进行了一个实验:两组实验对象把手放进冰水里,一组可以大声咒骂,另一组则不能出声。试验结果表明,大声咒骂时,实验对象的心率加快,忍受冰水的时间大多能坚持60秒到90秒;而“沉默”组的成员则很少能坚持到60秒。
这或许意味着,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一句恰到好处的“他妈的”还真能胜过万语千言。
无论动机如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从咿呀学语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说脏话了。澳大利亚语言学家鲁思·韦津利在《脏话文化史》中指出,从个体上说,英语世界里的咒骂词早在幼儿12个月大的时候就会出现,通常在两岁之前可用的咒骂词语只有三四个,到上小学之前会增加到大约20个,然后继续增加,并在最叛逆的青春期达到脏话词汇量的掌握与使用的双高峰。
(《中国青年报》9.18 林 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