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官员与学者们在竭力主张延迟退休时都提到一个严重问题——养老金缺口在逐步增大,担心照此发展下去,国家财政会负担沉重,如是就盘算出靠延迟退休年龄来弥补养老金缺口的办法。
社会保险不能等同于商业保险,纯粹的“商业保险”只涉及保险者和被保险者也即缴费者两个角色,而社会保险除了企业和个人缴费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是政府。现在每年我国财政预算是10万亿元,财政性社保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不足10%,远低于德国的55.5%,加拿大的45.6%,美国的30.2%(2008年数据)。
我国每年财政性社保支出偏低、偏小,但同期针对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行政经费支出却数额庞大,每年国家行政经费能占到财政支出的1/5,如果再考虑现在我国养老金实行的是“双轨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可以不缴养老费用,可以安然享受特殊政策的庇护,企业和企业职工却承受沉重的养老缴费,足可见,政府对养老金缺口、养老“双轨制”的不公,乃至整个社保政策存在的矛盾、问题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主张延迟退休年龄的同时,官员与学者们都称延长退休年龄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但真实的情况是,目前经济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一般是在65岁上下,而在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并非如此,更明确点说,延迟退休只是在经济发达国家是一种趋势,。
分析造成我国养老金缺口的主要原因,可以说,养老金缺口的本质是制度缺口,并不是资金缺口,换个角度,如果财政对社保的支出加大,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也参与社保缴费,养老金投资运营能步入正轨,通过这些改革途径,政府应当有能力解决养老金缺口的问题,“延迟退休”不是最佳解决路径。
(《经济观察报》9.16 降蕴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