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3年09月03日 星期二

    论点短辑

    《 文摘报 》( 2013年09月03日   06 版)

        传统中国乡村聚落形态以散村为主

        鲁西奇在2013年第4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上说,“乡村聚落形态”是指乡村聚落的平面展布方式,即民宅与公用设施的布局,可分为散村与集村。前者农户住宅零星分布,尽可能靠近生计所赖的田地、山林等;后者农户密集居住,以某些公用设施为标志形成聚落中心。传统中国,据文献记载,在北方地区,明初的华北地区乡村面貌,散村占主导地位,至清中期才发展为以集村为主。在南方地区,直至清末民初,乡村聚落形态也长期以散村为主。散居是传统中国乡村聚落形态的原生方式,而集村反而是其演变的结果。

        唐代西域与吐火罗

        王樾在2013年第8期《学术月刊》上说,唐代西域、中亚地区所称的“吐火罗”与今天新疆地区所谓的吐火罗遗存并不一致。学界热议的中亚、西域“吐火罗语”“吐火罗文”“吐火罗人”是混同了佛经翻译语言与世俗通行语言的关系,这两者其实不是一个概念。而从吐火罗语文,又推演出吐火罗民族,更不是同一个概念。从吐鲁番阿斯塔那晋唐墓群29号墓中出土的4件文书材料上可以看出:吐火罗人拂延等,既不通语言,也不熟悉唐时西州的交通管理制度,需通过翻译翟那你潘才能交流情况,求得当地保人才能颁给过所。说明在7世纪中叶的唐代西州高昌县,吐火罗语并不是主要通行语言。当时的吐火罗,应为古史中的希腊大夏王国,今阿富汗境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