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圣至仁:公益慈善的现代转型 王硕在2013年第4期《中山大学学报》上说,在《论语》中,仁与圣相对应,仁依据内在标准衡量,圣则以外在的量为标准。在圣仁之别中,隐含了公益慈善的两种范式:一是基于个体道德性的奉献之道,一是基于交互主体性的共善之道,用儒家话语可称之为圣道和仁道。圣道建立在崇高的个体道德性之上,仁道建立在交互主体性之上;圣道侧重于财物施舍,仁道在钱物资助外更强调志愿服务;圣道多是个体化的道德行为,仁道则偏向组织化的志愿服务;基于个体道德性的奉献有“成圣”或抵达彼岸世界等多重指向;基于交互主体性的共善之道则直指“公共善”。在追求公共善的历史进程中,人们拓展了对公益慈善的理解,不再止于简单施舍,而是通过志愿行动构建更合理的伦理秩序。
房地产税改革的关键 唐明在2013年第3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上说,税制改革的成败往往要考察强势集团得到了多少改革的制度红利,以及非税制改革对全社会净福利增量的大小。在房地产税改革中,中央政府改革的动机是“以税代租”,而地方政府仍坚持“以租代税”,两者在现阶段存在巨大的利益冲突以至难以形成改革合力。要推动房地产税改革,目前最关键是处于决策权优势地位的中央政府应充分考虑地方政府的权利和利益,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让其能真正分享到改革的制度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