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的“是”可谓大“是”。
郁达夫曾说“中国现代散文的成绩,以鲁迅周作人的为最丰富伟大”。尽管与鲁迅风格迥异,但周作人的散文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他是小品文的开拓者,喝酒饮茶听雨赏花等生活琐屑小事,一经他笔墨点染,透出一种人生的感悟,有了耐人咀嚼的滋味。但愈到后来愈显示出闲适、清涩和颓废。
周作人早期的散文思想深刻而进步。从“五四”运动、女师大事件、“三一八”惨案、“五卅”运动以及“四一二”政变后,他紧逐时代潮流,与鲁迅等战斗者步调一致,从人道主义出发,及时发出正义的呼喊,为中国社会的进步与思想的变革奉献一份力量。
周作人的“非”也绝对是大“非”。
“七七事变”起,民族危机加深。北大师生南下,周作人却拒绝同道劝说坚持留在北平。1939年元旦神秘枪击案后,日本宪兵进驻周作人家,周作人随后附逆担任伪职,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铸成大错大非。作为著名文学家,周作人的附逆给中国抗战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日本人正是对此大肆宣传,推行奴化教育和文化侵略的。
然而,在周作人“大非”的生涯中也有一些“是”的亮色,如掩护李大钊烈士女儿星华、为星华姊妹安排工作。
抗战胜利后,周作人曾想奔赴延安未能成行,以汉奸罪被国民政府判刑10年提前出狱,解放后经毛泽东特批,出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外特约译者,他精通日文、英文、世界语、古希腊文等,为生活为兴趣也为他内心的使命而孜孜不倦,仅解放以后就翻译400万字,著作200万字,被学者公认皆为传世之作。“文革”起,稿费停发,他生活顿陷困境,终于1967年5月溘然长逝。
(《杂文报》8.2 范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