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塔胡同是北京有确切历史记载的第一条胡同。在砖塔胡同西口内迤南,有条东西走向的小巷——四眼井。因巷内有一井,井口覆一厚青石板,其上凿有四孔,可供四人同时汲水,遂名之。此巷亦与井同名。
四眼井十号是位于该巷东口内路南的第一个四合院,有南北房各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大门一间开在院子的西北角,西南角有厕所一间。房东住南房,东厢房做厨房,将北房出租。抗战前夕,刘少奇同志曾在四眼井十号的四合院中指导过对敌斗争。
刘少奇的秘书林枫认为四眼井十号小院适合作地下工作,遂决定将院内的三间北房租下来,供工作和生活之用。林枫夫妇于1937年2月中旬由天津迁往北平,住进这座四眼井十号院,刘少奇亦于2月下旬前来入住。
十号小院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林枫夫妇将最宽敞明亮的房间让给少奇同志居住,中间的堂屋用做吃饭和会客。少奇同志经常身着蓝色绸长袍,脚上是一双半旧的圆口青布鞋,每天都在室内埋头写文章,疲倦了就点燃一支香烟,在屋内来回走动思考问题。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晚上电灯昏暗,他就点上煤油灯,经常工作到深夜。
当时,北方局的同志依靠党不多的经费生活,相当清苦,少奇同志多年来患胃病,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紧张,以致经常失眠。饮食睡眠两不足,使他身体变得虚弱。一天做午饭,林枫的夫人单独为少奇同志蒸了一盆米饭和一碗腐乳肉,米饭和肉都十分软烂,少奇同志才比平时多吃了一小碗米饭。
从这年的2月20日至3月4日,刘少奇同志在四眼井十号连续给中共中央写了《关于大革命历史教训中的一个问题》《关于过去白区工作》等四封信。在信中,他全面地总结了过去白区工作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在延安整风时,刘少奇同志于3月4日写的《关于过去白区工作给中央的一封信》,被中共中央指定为高级学习组的学习文件之一。
同年3月上旬,刘少奇同志由四眼井十号林枫家中迁出,搬到寿逾百胡同。
(《人民政协报》3.7 董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