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 讲 人:赵修义(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演讲题目:道德建设,长者如何作为?
演讲地点: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近来有所谓“国学热”兴起,《论语》、《孟子》、《弟子规》、《三字经》等等又被拿出来给小孩子读。这事是好是坏,社会上颇有争议。
在我看来,通过历史存留的文本的阅读,与古人对话,确实可以给人们许多启示,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但是,要真正能够对上话,做到现代解释学所说的“视界融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效果也是有限的。况且道德也好,价值观念也好,归根结底不是一种像自然科学知识那样的条理性知识,而是一种默会的东西,需要师傅带徒弟那样亲切的交流,需要环境的习染。现在喜欢讲“价值”,但价值观念也不是几个抽象的概念,如最早提出价值哲学的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所说,它是积淀在、体现在历史上具体的事件和人的活生生的活动中的东西。所以,还是要一代一代人地传承,而不能仅仅靠历史留存的文本。就此意义而言,阅历丰富的长者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近年来,社会对于发挥长者在传承文化和道德上的作用相当重视,但如何才能做得好,还是一个态度问题。真正的道德行为往往是出自自然,出自一种习以为常,不会在乎有没有记者去报道,也不会有人专门去表扬。大家都默默无声地去做,理所当然地去做,这就真正成为道德风尚了。
采取一种平等的态度,这对于长者来说,也并非易事。作为长者,我们既要明白自己的长处,也要理解自己的弱点。与年轻的朋友相处,要善于理解对方,找到合适的沟通渠道。
(《文汇报》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