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一个很重要标志是对“文革”中一些被禁锢的文化产品的解放。其中,对大量“文革”前拍摄电影的解禁成为重新丰富人民生活的重要决策。
“两年的时间内,我看了600多部电影。多的时候,一天要看6部。”当年电影复审小组的工作人员,现在已经退休的陈少舟说。“在审片过程中,起初还有30多部因为各种理由没有被批准,到1979年复审小组解散,随着形势越来越开放,所有的片子最后都通过了。”
复审
陈少舟说:“从1976年11月开始的电影复审,大原则是,毛主席判别香花与毒草的六项政治标准。”另外的原则,“电影复审小组”成员李梦学概括为:“首先要看片子里有没有涉及‘四人帮’及其余党的;其次是有没有涉及还没有被平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如果有歌颂他们的,必须重新修改或者不能通过。另外,如果有不符合毛泽东思想的,有损主席形象的也不能通过;第四条是片子里的演职人员‘文革’中遭迫害还没有平反的必须暂缓通过;最后一条是,在‘文革’前就一直有争议的,如《武训传》《北国江南》等影片也不能公映。”
第一批复审的“文革”前电影有《红孩子》《平原游击队》《上甘岭》。复审前,各电影厂先初审,选出没有太大政治问题的影片,然后交由各电影厂所在的省委或者市委宣传部再审,电影厂与省委都必须给出意见,在报告上写明影片所有演职员的政治面貌,影片简介。如果演员有犯类似生活作风之类的错误,可以在报告中注明,或在片头字幕中把有问题的人的名字抹去,而不影响影片通过审查。
在复审过程中,李梦学感觉最欣慰的是,影片的公演改变了一批艺术家的命运。“有的片子,复审小组认为没问题,但导演可能受历史问题牵连一直没工作。随着影片的上映,他可能从此恢复了艺术生命。”
看参考片
在繁重的审片过程中,看参考片是唯一的娱乐方式。李梦学说:“在当时,人们以能看到参考片为荣。”陈少舟解释说:“‘文革’开始后,所有的外国电影都叫参考片。”到了晚上,参加审片的领导、专家累了,就会提议,“今晚有空,看看参考片吧”,工作人员就会问清楚,是想看美国片,还是苏联片,要看战争片,还是爱情片。在得到答复后,陈少舟要到位于东郊,有军队层层把守的中国电影公司资料片片库取片子。工作人员要陪着,直到看完再送回片库。
到1979年初,复审小组的工作接近尾声。此时,共上映了600多部影片。另外还有一批外国片,如苏联电影《母亲》,英国电影《雾都孤儿》《百万英镑》,意大利电影《偷自行车的人》等也陆续通过审查。此时也有30多部电影没有获得批准,如《风从东方来》《哥俩好》《柳堡的故事》等。但在几年后,这些影片全部上映了。用一位电影工作者的话来说,“兜兜转转画了一个圈,一切又回到了起点”。
(《新华每日电讯》9.21 李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