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9月18日 星期二

    求解“教育红包”

    《 文摘报 》( 2012年09月18日   02 版)

        这几天,对女儿小学二年级开学的喜悦还未散去,上海的包小明开始犯愁教师节给老师送什么礼。鲜花贺卡不实惠,现金和卡太直接。经过反复挑选,她为老师准备了两罐精品龙井,既有文人雅趣,价格也很到位。“给老师送礼最麻烦,既要保面子,又要顾里子!”

        从上世纪80年代的大米、腊肉,到90年代的鲜花、水果,再到新世纪的现金、购物卡,随着礼物逐渐升级,教师节开始变味。北京一所知名小学的学生家长透露,随着现金和卡数额增大,为了规避风险,这几年流行给老师送旅游,“开始是国内游,后来是出国游,没个三四万元根本拿不下!”

        “送和不送真的不一样!”包小明的女儿四年前上幼儿园,开始在幼儿园总是吃不饱,回家常喊“饿死了”;后来送了红包,老师总是加餐,女儿回来就说“撑死了”。每次送礼之后的几天,女儿往往会得到老师表扬。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条件反射,“一旦老师批评女儿,我就想,是不是又要送礼了?”

        沈阳学生家长田女士的儿子今年上高中,教师节本不想给老师送礼,但一打听,身边的朋友同事都送礼了。由于担心不送礼引发老师不满,田女士只得“随大流”给班主任包一个500元的红包。“我不求什么额外的好处,只想让老师对孩子留个好印象而已。”

        “记得上小学时,老师经常自己掏钱给学生买本子、买字典,这种温暖的感觉令人怀念。”南京的姚峰表示,以前,红包很轻,但老师对学生的爱很重;如今,红包厚了,老师的爱却轻了。“期盼老师和家长携手,共同维护师德师风,重塑纯洁美好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

        (《新华每日电讯》9.11 凌军辉 王莹 仇逸)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