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2年09月15日 星期六

    台湾人说:“他是大陆来的和尚。”大陆则视他为“台湾和尚”。星云大师,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

    星云大师:一句承诺,信守一生

    《 文摘报 》( 2012年09月15日   06 版)

        1927年,星云大师出生在江苏扬州一个名叫江都的小镇,原名李国深。星云大师说,他最感激的是父母的生养,不但给了他一个健康的身体,最重要的是给了影响他一生的性格。他说:“我从小就不是一个喜欢苦恼的孩子。”母亲虽然不识字,但对于因果、忠义的道理了然于心。他至今还记得和母亲的对话:“母亲,您的衣服破了。”母亲回答:“不是破,是布不够。”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母亲的心态总是很乐观。

        1937年,星云大师的父亲外出谋生,此后两年杳无音信,忧心忡忡的母亲带他去南京打听父亲的下落。路上,他偶遇南京栖霞寺的知客师,知客师随口问道:“你是否愿意做和尚?”他凭直觉答了句“愿意”。“不到半个小时,栖霞寺住持志开上人派人来找我。‘听说你要出家,就拜我做师父好吗?’我信口说出‘好’。一句承诺,我就信守了一生。”

        1939年春天,12岁的星云大师在南京栖霞寺剃度出家。在度过了7年岁月后,又去常州天宁寺做了行单(苦工)。不久转到镇江焦山佛学院。20岁时,他离开焦山佛学院,结束学习生涯。他先到了宜兴白塔山大觉寺,在白塔国民小学服务不到两年,之后又到南京华藏寺,参加同学们发起的佛教革新运动。然而时局动荡,内战开始,已经不容他有所作为。“因此,在得到家师的允许后,我带领70余名青年同道,以参加僧侣救护队的名义,渡海来到了台湾。”

        1953年春天,星云大师开始了人生中第一个关键时期,他在宜兰念佛会成立青年团体,开办文艺社、歌咏队、补习班、读书会,吸引许多青年来学佛。这段“弘法时期”也并非一帆风顺,因为台湾当局不准佛教人士到学校讲演。“最棘手的是与警察捉迷藏。”

        他说,另一件烦恼事就是各种应酬。“每次开会,人家要我参加,如果我不出席,他们会说我不跟他们合作。此外,经常有人请客,一人请客,相继就有多人回请,常常一连十天半月没有回寺吃饭。如果婉拒,他们就说‘你看不起我’。”

        星云大师觉得如此下去,终非久远之计,他开始考虑“定居”高雄。

        在高雄,星云大师选择了佛光山。“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穷的地方、苦的地方、不值钱的地方,没有人要,没有人跟我争,我终于可以来发挥了。”

        1967年5月16日,佛光山开山建设。此时星云大师正好40岁。他最初是想设立佛教学院,为佛教培养弘法人才。后因发展需要,除了安顿僧侣外,还创办了各种佛教事业。星云大师在自己衣食无着的情况下,筹办大专佛学夏令营;在开山建寺万般辛苦的情况下,设立普门高中、西来大学、南华大学和佛光大学,“以教育培养人才”。

        星云大师就这样在主管的位置上忙碌了整整18年。1986年,当佛光山的硬件建设和弘法事业稍具规模时,他宣布退位。“我的退位是希望对‘世代交替’的传承做个示范。那年我59岁,正在身强体壮的时候,外界一时不明所以。其实我在佛门里,自懂事以来,就决心不担任住持,也不做行政事务僧,我自认为应该以弘法为职,所以对文化教育乐此不疲。”

        如今的星云大师可谓“无官一身轻”。的确,他不用管事,因为他已经管住了僧众的心。

        (《环球人物》9.6 刘爱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