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来的史学领域,一些研究者声称通过掌握和发掘出新的历史资料,发现了许多“历史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我们应该怎样科学看待历史、怎样真正读懂历史,从而做到以史为鉴?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马戎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当前,确实有部分海外学者或所谓知情人士以“还原历史”的名义,放大社会发展的支流而否定主流,聚焦个别的表面的现象而否认事件的本质,孤立地分析阶段中的错误而否定整体过程,以此来非难甚至否定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在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讨论中,基本态度应该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学术研究和理性分析的角度来观察、评价历史,而不能仅仅抓住若干事实和个别结果就作出整体判断。
对一些历史事件可以进行必要的反思,但切忌非理性污蔑和简单否定。与普通民众相比,知识分子的眼光是挑剔的,而且也应当如此。但在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时,我们不应简单、轻率地毁掉英雄和偶像。事实上,有些重要历史人物,片面宣扬他们的所谓“污点”,受到损害的不仅仅是这一个人。真正受到影响的,是一个时代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是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
研究历史、反思历史的关键,是要创造一个平和、冷静的社会氛围及健康心态,树立一种相对超脱和客观的态度。为此,可先从那些不太敏感的、在时间上距离我们比较久的历史人物或事件着手,逐步引导人们去分析和思考。当理性思维占据社会主流后,再转向对近代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讨论,就有可能使人们从比较激进、感性、简单的思维定式中“解套”,这将有助于减少社会内部的分裂、对立和矛盾。
(《解放日报》8.8 夏斌)